篇一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下了公共汽车,只身一人走在熟悉又似陌生的路上。夕阳柔柔的洒在我身上,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红纱,给大地增添了些许静谧感。微风懒洋洋的吹过,吹乱了我的刘海儿,凌乱了我的衣袂,马路两旁的树叶轻轻点头,好似片片树叶都在对我说着:“欢迎回来!”心里不由得添了几丝雀跃,加快了回家的步伐。
走到马路尽头,眼中瞥见了那抹自己日思夜想的身影。他站在原地,张开他那生了老茧的双手,冲着我会心一笑。莫名的鼻子一酸,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他的怀抱,爸爸轻轻地拍着我的脑勺,打趣着道:“誒,我家女儿身上的小游泳圈怎么不见了啊,抱着都不舒服了,这次回家一定要叫你妈好好的给你补补。”爸爸的话如春风般吹进我的心扉,让我顿时热泪盈眶。不知何时,自己的眼泪沾湿了他的胸膛。爸爸似‘嫌弃’的推开我,说道:“这是哪来的小花猫啊,怎么这么大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呢?”随后又轻轻地搂着我说:“别哭了,再哭就嫁不出去了的啊!”被爸爸那滑稽的语言感染了,瞬间破涕为笑,反手抱住爸爸那因劳累而弯曲的背脊。半个月来在学校的所有委屈、伤感在触到他怀抱的那一刻烟消云散,随着眼泪一起风干在爸爸胸前,在他怀抱中最温暖的地方。
一进家门,一如往常闻到了鸡汤的香味。奶奶一见我回来了,赶忙上前说道:孩子,你今天怎么回来了啊,刚好我今天炖了汤,快去洗洗手出来喝汤了”我没有做任何动作,因为每次回来的时候她都会这样说,只是她那简单的疼爱孙女的方法我不忍心戳破而已。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把书包放好,顺便洗把脸,一下楼就看到奶奶端着汤走出来,她拿着勺边舀边吹,嘴里还说着:“有点烫呢,待会喝慢点。”然后递给我。拿勺子舀了一勺放在嘴边,吹了两下然后喝掉,任鸡汤调皮的在口腔内奔跑,感受着汤浓郁的香味,因为我知道这每一滴滴的鸡汤里面都包含了奶奶对我无尽的疼爱。每每听到我说:“好喝,还要一碗”的时候,奶奶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就会绽放出满足的微笑,眼睛眯成一条缝,嘴角向上翘出最漂亮的弧度,露出因年老而疏松脱落的牙齿,带着有点漏风的口吻边走边说着:“哎,就来了!”
走到沙发旁,平时最爱翘个二郎腿在沙发上,喝着茶哼着戏曲的爷爷不在了。说是去隔壁看别人下棋,可是我知道,他从没有过这方面的爱好,只因他想把更多的给我。看到这空荡荡的沙发,心里不由得又冒起了酸泡泡,想到爷爷那慈祥的面容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噙着眼泪坐在沙发上,任泪水肆意爬满脸颊。此刻我只想感受爷爷的气息,触摸爷爷留下的余温。泪水顺着脸颊流进嘴里,咸咸的,但我却尝出了幸福的味道。
走进客厅,一打开冰箱里面都是自己爱吃的水果和零食。每次妈妈逛超市时总会先考虑到我,每回她都会买我爱吃的苹果。但很少买她喜欢吃的榴莲。每逢去读书时,她总会拎着那么一袋子苹果送我到车站。在车子发动前一刻塞到我手里,细细叮嘱在学校要好好吃饭,不要老是买垃圾食品,及时添衣,注意保护身体……。那喋喋不休的唠叨在车发动的一瞬间才能停止。车发动了,我赶紧把头伸出窗外,对着后边的母亲大声地喊道:“我会注意自己身体的,妈,这儿风大,您快回去吧!”可能是回头看见了母亲那微红的眼眶,也可能是天冷风太大。不知怎地,浑身一哆嗦。急忙把头伸进来,把窗户关上,生怕妈妈看到我那不争气的泪水。低下头,看了看攥在手里的苹果,心中被感动填得满满的,拿出一个咬了一口,满嘴都是甜蜜的味道,直至心底。
家的味道,温暖,温馨,幸福,甜蜜。
“家”永远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。等到我长大后,我一定要像父母那样,给自己的子女一个温暖的家,让这份味道一直延续下去……
篇二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时光荏苒,我自清欢,是否有一个地方,仍可以安置我漂泊的心灵港湾。
——题记
于我而言,家的味道似咖啡的苦与涩,可当你慢慢习惯后,却又品出一种香醇的浓郁和丝丝甘醇的甜;家的味道就是那枯藤,老树,昏鸦后的小桥流水人家,给游子以心灵的安慰与寄托;家的味道是饭后与父母的一次小谈,温馨而又值得还念。因此,于每个人而言,有父母的地方,才算家,才有家的味道。
我是在校寄宿,每个星期只有一天能回家,因此在家的时间就显得格外珍贵。而借着这次的五一假期,我又重温了儿时属于家的味道。
家的味道·回家
在回家的途中,阳光的味道,膨胀在城市的空间;慢慢地,夜幕降临,被黑夜所笼罩的月光吸闻着阳光所留下的味道,那是一种亲亲的酥酥的绵绵的温馨。不知不觉,我回到了家中,父亲,母亲和姐姐都在家中等着我一起吃饭。母亲见我回来之后,就拿出了手机,连忙帮我拍一张照片。当我问及为什么时,母亲的回答是:“我刚会用朋友圈发照片,想试一试。”听了这句话,我和在一旁的姐姐都扑哧的笑了一声。而看了母亲拍的照片后,不禁感叹:母亲,你的拍照技术“太好”了,母亲听了后,不好意思的删掉了。
啊!原来这就是家的味道,充满欢声笑语,是一个幽默的地方,是你永远不想也不能离开的点滴记忆。
家的味道·晚饭
在和母亲的调侃中,父亲早在厨房做好了一桌www.qnrcy.com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。在父亲的“一声令下”,我们全家人都坐在了餐座前,桌上的美味数不胜数。这时,母亲说到:“你好久没有与我们全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这一顿饭了,这次多吃点吧。”这句话细想来真是触动到了我“是啊!我好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与家人一起吃过晚饭了——因为每次回来晚的原因。”因此,这一顿饭我吃得特别满足,快乐与温馨。
也许这也是家的味道,它为你提供饱食空腹的物质食粮;同时也是你内心所一直追寻的,所不能舍弃的那份精神食粮。
家的味道·爱
我在台灯下写着作业,舒适的气温正是蚊虫所活跃的要素。“啪”,“又有蚊子来咬我,你是来送死的吗?敢跟我斗。”书房内传出阵阵拍蚊声,客厅的父亲听见了就让母亲点好蚊烟亲自放到我的睡房里,还把门窗都关上,并且叮嘱我在睡觉前记得把窗户打开透风,说完后就出去了。结果不久后,客厅里传来了拍蚊声。原来,父亲为了让我睡一个好觉,把原本在客厅的蚊烟放到了我的睡房里,自己却……唉!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啊……
这就是家的味道!它在无声无息中奉献着一切,只为照亮我们更美好的明天。
家的味道是父亲身上烟草的味道,是母亲张罗的饭菜的味道;又是老屋散发出陈旧却亲切的味道,还是雨过天晴,阳光下家后泥土的味道。毋庸置疑的是,那种难忘的味道,终将伴我一生,而当我们真正察觉时,便再难割舍。
篇三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如果家有味道,那么一定是甜中带点酸,带点苦,又带点咸。就像奶奶做的菜,虽然五味杂陈,却总还是含着笑吃下去,仿佛是美味佳肴一般。
结束完一天的辛苦,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,你是否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在角落?是否有那么一刻觉得孤独的入侵是多么可怕?也许,我们都忘了,在那最为偏僻的胡同里,还有一盏为你亮起的灯,还有一个名为“家”的地方,等你历经繁华,饱经沧桑后给你最为纯粹的味道。
自我记事以来,一直是奶奶在我的身边陪着我,填补了父母外出工作带给我的寂寞与空洞,于是我对奶奶就产生了深深的依赖。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,我变得不服从管教,敏感得就像一只刺猬。特别是在自己处于叛逆期的那段日子里,总是用无情的言语刺向她脆弱的内心。我不知道她在那段日子里是如何忍受对儿子的思念?是如何宽容我的无理取闹?我只知道,是她的爱将我从悬崖边拉了回来。如果可以,我真的想倾注所有去补偿她。但我知道,现在的她已经很满足了——儿子的回家,两个孙女的陪伴。她的世界就是这么小,小得只有这个家;她的世界就是这么大,大得用一颗心,去装下这个家的一切。
每次当我离开家去学校的时候,总是在楼梯转角处望向独自守在门口苍老的背影,她纵使心中有再多的不舍,有再多的言语,总归化为一句“孩子,注意身体”。瞬间,鼻子一酸,泪水充满了眼眶。我把头挪向她视线触及不到的地方,不想让她看到如此脆弱的自己。或许是羞于表达不舍之情,或许是不想让她担心。我将泪水留在充满噪音的公交车上,因为我知道车上的人们既不认识我,又不会在意我这个伤心人。让我强忍不舍之情,在车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望着窗外的风景,我万万做不到,因为被泪水覆盖的世界又咸,又苦……
在学校度过了五个日夜,终于要回到我日夜思盼的家。三个小时的车程并不能消磨我回家的喜悦,反而会让我更加思念家的味道。推开那道虚掩的门,暖黄的灯光告诉我,这就是我的家,我无比熟悉又日思夜想的家。一阵酸甜的味道在空气里舞蹈,跃进了我的鼻腔。“奶奶,我饿了,有啥好吃的不?”我向在厨房里的奶奶问道。“当然有了,还有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。天天缠着我给你做,烦都烦死了,现在开心了吧?”奶奶装作生气的样子要打我,殊不知我早已弄清她的套路,一个三百六十度转弯便轻松躲开了,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得意洋洋地对着她摆了一个鬼脸。也许,在她看来,我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。但只有我自己知道,自己所经历的一切,已经让我不再如孩提时那般天真无虑。但是只要能让她开心,永远地做一个孩子那又何妨。当我将一块块糖醋排骨送入肚时,那种白糖与老醋碰撞在一起的味道,那种熟悉的暖意,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家的味道。
岁月在奶奶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痕迹,将奶奶的黑发染成了银丝。她变得越来越健忘,烧的菜也越来越咸。我多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,再慢一点,让我再多陪伴她一会儿,让我可以多逗她笑笑,让我可以多吃几顿她烧的菜……
其实,我一直都知道,有奶奶的地方,就是我的家。有奶奶的家,就有家的味道。
篇四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家的味道总是最好吃的,也是最温馨的。
记得端午节时节,家中必会吃粽子,百吃不腻的各种口味。这些功劳都要归功于外婆!看着外婆转,拿,转……一系列娴熟动作之后,一个小头笠似的粽子便立在了桌上。
“外婆,外婆,我也要包粽子!“
“好……”外婆一边笑着应声,一边递给我两张浸过水绿闪闪的粽叶。
第一次包粽子的我接过叶子一脸茫然看着外婆,外婆一边说一边迅速地完成了第一步,给粽叶扭出一个上大下小的漏斗造型,但是我却笨手笨脚地怎么转都不对。
折腾了好半天,在外婆的帮助下,好不容易总算是我给扭出来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小漏斗。接着,我开始装米了。看着外婆熟练的将米倒入漏斗底部,然后夹了一块肉铺在中间,再继续装米粒直到铺满,期间滴米未漏,这不就是小菜一碟嘛!我照着外婆的步骤,左手握好漏斗,右手拿起勺子舀起一勺米喂给漏斗,只听“哗啦啦”米粒们一窝蜂地往下掉,一部分掉进了漏斗里,一部分也掉到了漏斗外,看来这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,“看好嘞!米都掉出来了,不着急地你慢慢地倒”,外婆笑着说,我好尴尬地赶忙停下来,捡起洒了一地的米,抖了抖漏斗,清了清粘在手上的米粒,我挑了一块最大的肉放进漏斗里,外婆放下自己手里的粽子,过来帮我扶着手,跟我一起接着装米直至盛满。看着外婆满鬓的白发,我由衷感慨地说:“外婆,谢谢你哦!”
总算,到了最后一步:系绳子,这对我这种跟绳子有仇的人而言简直是难上加难。
我将多出来的粽叶按照外婆的方法,折过来盖住漏斗的顶部,然后握紧,右手拿着绳子先在漏斗的中间部位绕几圈,打一个结,固定好后再从底部到顶部,绕圈,这会绳子根本就不听我的使唤,东倒西歪的绕来绕去,就是不按照我的路线走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总算是把绳子绕完了,在顶部打了一个死结后我的粽子算是包完了。看看我的,再看看外婆的,我的粽子简直是“丑“到惨不忍睹,外婆看着我撅着的小嘴,会意地说:“好看难看都不重要的,只要煮出来不会散架,它就是好粽子!”
盼啊等啊,粽子们终于能出锅了,我迫不及待地首先找出我的那个小“丑“棕,用筷子翻来覆去的检查了一遍,“外婆,外婆,它没被煮破,它是个好粽子呢。外婆,有你,真好!”,我开心的大叫着。那天的晚饭当然就是吃粽子了,一家人围坐着吃着香喷喷的粽子,整个饭桌上飘着无以伦比的粽叶香,其乐融融!
那天的粽子特别特别好吃,也让我每每想起那味道就直流口水,这就是家的味道,这味道比任何地方的菜肴都好吃百倍。
篇五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黑瓦白墙,小桥流水人家,乌篷毡帽,炊烟酒酿茶香。这座古镇记载了我所有的记忆,或许是从弄堂里坐在板凳上听爷爷用方言哼着越曲的那一刻起,或许是从挽着裤脚在鉴湖边蹒跚学步的那一刻起,又或许更早,从我被赋予绍兴人这个身份的那一刻起。
“绍兴是个好地方,”妈妈的眼神飘向窗外,有点遥远,脸上流露着一种名为自豪的神情,“姆妈去了那么多地方,还是觉得阿个绍兴最有味道。”那时尚幼,未离开过家乡,自然不懂妈妈的话,也不懂绍兴究是有什么味道。只晓得,这个地方,是我的家。
你等到长大以后,我才拨开缥缈云雾,品到了这一城秀色可餐的美。
它是恬静的,温柔的。与外边喧嚣纷呈的世界不同,就似那细水,悠悠地流着。清晨,每当那一束阳光照散薄薄的雾霭,洒落在平静的水面,黎明便到来了,那一叶乌篷船便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岸,停泊在河中央。船夫坐在后梢,戴着乌毡帽,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楫,两脚踏在桨柄末端,两腿一伸一缩,桨就一上一下地推着,翻起水花,水花溅落在水面,泛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。若是心情愉悦,船夫唱一首小曲,不像北方民歌那么高亢,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小调。有段时间我住在奶奶家,常常天一亮,就站在离家不远的石拱桥上看着乌篷船慢慢行进,轻轻停泊,看着河岸廊子里的人们谈笑风生,看着岸边的老夫妻互相搀扶,看着来往的路人寒暄问候……我未曾到过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,也不曾见过孔子期盼的大同社会,但我想,两位圣人所要追求的宁静美好,便是眼前的这幅景象吧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绍兴的味道,是静好的。
它是无畏的,刚强的。正所谓一方水养一方人,这块温和却又坚毅、柔美却又热情的土地,哺育了多少人中豪杰,流传了多少耳熟能详的佳话。他是绍兴人,他是鲁迅,一位以笔为戈的民族战士,一身铮铮傲骨,却俯首甘为孺子牛。在当时暗无天日,万马齐喑的社会,他义无反顾地执笔战斗,用生命的呐喊唤醒麻木的民众。“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”,鲁迅先生用满腔的热血,发出了照亮整个中国的耀眼光芒,他是民族魂,是无所畏惧的勇士。
她是绍兴人,她是秋瑾,一位为女权而奋斗的革命者。“鉴湖女侠几堪豪,为复华夏香魂销。”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,她毫不动容,用坚定的意志展现了巾帼的霸气。“欲杀便杀”是她的态度,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是她的悲情。她用鲜血铺洒了红色的革命之路,用无言唱响了革命之歌。她是英雄,是吹响革命号角的女人……他们是绍兴的骄傲,也是绍兴人的骄傲。所以,绍兴的味道,是刚毅的。
不是富丽堂皇,不是气势磅礴,仅仅是小桥流水,却独具一格,仅仅是缭缭古香,却叫人魂牵梦萦。妈妈说的没错,绍兴确实是最有味道的地方。
在懂得了它的味道以后,我对绍兴有了一个新的定义,它是我的家,我热爱着的,引以为傲的家!
篇六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又是一年冬日,还是那样的纯白,还是那么的鲜活,还是那么的温暖。
小时候,记忆中唯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乡的雪。我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迎来下雪的日子,厚厚的积雪层,看起来是那么的柔软,期待着触碰那指尖的冰凉。
儿时最喜欢的便是年前年后,马路两旁伫立着各式各样的冰雕,这是家乡独有的一番特色。白天时,看到的是洁白透明而梦幻,晚上,看到的便是一幢幢被点亮的。生龙活虎,它们带着家乡人对新年的期盼,对未来的祝福。父亲常常会带着我到各种冰展,无论多忙,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,像是一种约定一般,不管天气多么严寒,也要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一般,穿着臃肿的大衣哆哆嗦嗦的去。我倒是很开心,可能是因为真的喜欢雪吧,真的是太喜欢了,每年一到这时候,我就会无比的期待。广场上一簇簇绚丽的烟花冲上天空,在夜晚的黝黑中,绽放出一束火花,一霎间点亮了各个角落,又一瞬间消失不见,又一次在高空中绽放,又一次落下带回了黑夜……
对儿时的我来说,冬带给我的记忆是雪,是纯白,是爱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有多久没有去看雪了呢?可能是因为长大了吧,不再像小时候一样,喜欢热闹喜欢喧嚣了。雪还是那个雪,而我却不喜欢雪了。冬天到了,开始飘雪了,就说明这这一年又这样结束了。十年生死两茫茫,春来秋往,这一年该说再见了。回想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事,是怎么度过的呢?该做的事情都有没有做完?付出了多少?得到了什么?有没有失望?又留下了哪些遗憾?马路上熙熙攘攘的都是忙着工作的人,又听到了路人接到儿女因为工作无法回家而遗憾的叹息声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,家的味道。我也在成长中彷徨,仿佛迷失了自我,掉进冰冷的雪窟,在那深渊,任凭叫喊,也无人应答。
我看着窗外的雪,不禁回忆起曾经,曾经那么喜欢的,是被什么给压制了呢。来走访的亲戚们无意间说起即将迎来的雪展,晚辈们倒是很兴奋,我看着他们仿佛看着曾经的自己,而我却被问到学业,新年有什么学习打算,我回答尽力就好。被问到我这么大了是不是都不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去玩雪了,我顿了顿,是不喜欢了吧。父亲说,她现在学习忙得很呢,早就不喜欢去了。但却又用失落的眼光看着我。
“我们去看雪吧,好久都没一起去看了。”这句话像是给我了什么魔咒一样,我竟然开始期待起来,像是回到小时候一般,这种熟悉的感觉。好久都没有看到这样的雪了,雪盖住了每一寸的土地,不留一毫空隙。满满的,厚厚的,盖在了这片大地上。就像盖在我身上的迷茫与彷徨,找不到一点出口。我走在颠簸的雪路上,却不小心重重的摔在了雪地里,我慢慢地爬起来,拍拍身上的雪。我看到了,我看到了。我看到了被积压的雪盖住的土地,我看到了土地上的根枝,那是等待融雪过后即将破土而出的枝芽。
好像看到了我。厚厚的雪层下,积压的不止是大地,是种芽,是春天,是我,是梦想的开端。冬应该是种下希望的季节,雪是播撒动力的源头,而春天就是希望之芽生长的时光。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我像是雪夜中的烟花,在一片冰冷中,独自迎来炙热的亮光。我希望我不是转瞬即逝的烟花,而是春日中的一缕永久的光芒,让自己照亮自己的前方。
是一年冬日,但与往常不同的是,我要像茫茫雪地中的一截根枝一样,傲然地站在雪地中,为自己蓄满动力,迎接春天,迎接希望。
篇七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中国,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,有太多传统而美妙的文化。我最倾心的是祖国的饮食文化,辽阔的土地,富饶的物产,多民族的融合,创造出数不尽的美味。上到宫廷山珍海味,下到民间五谷杂粮,各种食物的杂糅,不同味道的碰撞。粥、羹、汤、食的丰富形式,铸就了我——一个十足的“吃货”。我有个“挑剔”的舌头,酸甜苦辣咸鲜麻,我都喜欢品一品。
自古以来,我国不乏美食家。
伊尹——商汤贤相,也是中国厨师之鼻祖,他善用酸甜苦辣咸五味调料,谁先加,谁后加,谁多谁少,都拿捏准确,同时掌握好火候的快慢缓急,美味便从鼎中经精妙的变化而生成。他擅长烹制酱羹,尤以一道“鹄鸟之羹”最为出名。他所著《汤液经》也闻名于世。他认为“治国若烹小鲜”,可见饮食之大!确实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,可见中国饮食文化之博大与精深。
苏轼——一代大学士、才子,更是一个高级“吃货”,他这一生,贬到哪儿,吃到哪儿,香到哪儿。东坡肉、东坡肘子、羊蝎子等都是他的发明。命运波折,却挡不住他那颗爱吃的心,“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”“无肉令人瘦,无竹使人俗”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等等。我想这颗心是因乐观、豁达、明智而爱吃吧,正所谓“人生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”,他在美食中找到爱,在爱中发明美食。苏轼教会我的不仅是吃的智慧,更是“活”的智慧,活要活得洒脱阳光快乐。
中国文化孕育了这些人,中国饮食成就了这些人。
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饮食,我们的文化,并以此为豪,所以电视节目我总会锁定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《味道》《老广的味道》等。上了一天的课,晚上回到家,吃不到“正宗”美食,我便欣赏美食,文思豆腐、烫干丝、腌笃鲜等等。我在欣赏与想象之间找到了安慰,但我并不满足,我要亲自踏上祖国的每一寸土地,去找寻我心灵深处的美味。我的旅行只为“吃”,有老爸老妈的经济与爱心支持,我尝过西安的肉夹馍、羊肉泡馍、水盆羊肉;我品过成都的冒脑花、肥肠粉、毛血旺;我瞅过大同的凤临阁,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,我只好是站在门口,死死地盯了很久菜单上的百花盛开烧卖、刀削面、过油肉。
我真想走遍祖国每一条充满美食诱惑的街道,真想尝尽自古至今每一道名家菜肴,真想品足祖国河山大地上盛产的每一种食材。啊!我亲爱的祖国!真希望我快快长大,才好知道你更多更多!
现在,我在家已经开始尝试着做那些让我充满想象的美食了:山楂糕、鱼香肉丝、麻辣烫、腌笃鲜等等。不过经常因食材不方便获取,而不得不改变传统做法,尤其以腌笃鲜变化最大。这道菜本应有春笋、金华火腿和老母鸡,春笋的清香和火腿的陈香混合在一起,碰撞出一种无与伦比的鲜香。但是这道菜的灵魂食材——春笋,被我用莴笋替代了,油腻中的那一丝清爽便大打折扣。这次的尝试让老妈放松了对我做菜的管制,看来味道是可以征服一切的。
做美食也是偷懒不得马虎不得的。记得我第一次做山楂糕的时候,残渣过滤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,第二次我故意在山楂打泥的时候多加了水,过滤的时候果然如我所想相当顺畅省力。可“山楂糕”最后却变成了一坨果酱。哎!那Q弹爽滑的质感就这么离我远去……两大罐“山楂糕”至今还没吃几口。果然细节决定成败,看来这次我败了。这让我深深明白了,你怎么对待美食,美食就怎么对待你。同样,你怎么对待生活,生活就怎么对待你。我们中国的饭菜不光是拿来吃的,更是拿来品的!品的不光是味道,更是人与人生。
追求美食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,不单是为饱腹解馋,更是为了解我的祖国母亲。我的血液中有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基因,更有一粒种子,这粒种子在随着我的长大而发芽。我渴望探索祖国饮食文化,乐于继承此文化,更自豪于发扬此文化。我的国,我的家,我最爱的“妈妈”的味道。
篇八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酸甜苦辣咸是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味道,它们秉持着自己的本性,无时无刻不在触击着我们的味蕾,像一朵带刺的玫瑰,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。家的味道亦是如此。
与那些大富大贵,锦衣玉食的家庭相比,我的家平凡且普通,家中有顶梁柱父亲,烧得一手好菜的母亲,老实可爱的姐姐,淘气倔强的弟弟和撒的了娇卖的了萌又爱哭鼻子的我。我们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,家中的我们各有各的味道:父亲的酸,母亲的舔,姐姐的苦,弟弟的辣和我的咸,我们用各自的味道感染着彼此,给予温暖。那就是家的味道。
父亲的酸
现在我离高一生活结束也不远了,马上高二的我仍然很怀念初三那段奋斗的时光。那时的我们中考将近,整天都在与时间搏斗,为的就是能踏上高中的大道。有一次亲戚寿宴,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聚在一起吃饭,吃着吃着大家就聊到了我马上要中考的事,亲戚编问:“雪儿,现在状态怎样?”“还这样”我微笑着,这是父亲开口了:“平时看她挺努力的,总在写写划划,她也说可以考上高中,我们对她也特别放心。”听到这话不禁打了个寒颤,心想:原来父亲对我这么放心啊,那万一考试发挥失常怎么办?伴随着胡思乱想,寿宴终于结束了。不胜酒力的父亲走路东倒西歪,作为小棉袄的我和姐姐扮起了贴身护卫在父亲左右搀扶着。一边走父亲一边说:“雪儿。马上就要考试了,好好加油,爸爸看好你,不过没考上也没关系,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只要尽力就好,知道吗。”听到这鼻子一酸重重的点头,虽然父亲是醉着的,但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认真,都让人铭记在心,心中暗暗发誓:“爸爸我一定会考上高中的,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”鼻子仍是酸酸的,那是父亲的味道,是家的味道。
母亲的甜
母亲最让我钦佩的就是她能烧得一手好菜,以前小时候老在家待着,吃妈妈的菜都已习以为常,直到你离开家的那一刻才知道母亲做的菜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。刚开始在学校吃还算凑合,吃饭,哪怕一口也行。周日放假回家看到妈妈做了一桌美味佳肴,丢掉书包就朝它们奔去,然后马上狼吞虎咽起来,特别是我最爱的红烧肉,咬在嘴里那口感相当好,最后连吃两大碗,像个土匪似的把桌上扫荡的一干二净。虽然妈妈没有往菜里放糖,但我总能吃出甜味,那是妈妈的味道,是家的味道。
姐姐的苦
姐姐是我在这个家中最喜欢的,可为什么我说她苦呢?因为我说的苦是辛苦的苦。姐姐很早就出去打工,整天没日没夜的工作,一个月除了月假根本没什么休息时间,每天这么精疲力尽的就是为了多挣点钱,贴补家用。我总在想自己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,姐姐却这么辛苦,顿时心生怜惜,特别心疼。在姐姐身上我感受到了辛苦的味道,是家的味道。
我的咸
要说到我的咸,那就是泪水的味道,独自一人在外读书有一种流浪汉的感觉,心里就会非常牵挂家人,每到这时泪水就会不自觉的往外昌,泪珠从眼眶流入嘴里,咸的味道霎时就触及味蕾,让人很不好受,这种味道就是思念家的味道吧!
“酸甜苦辣咸”是专属于我家的味道,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,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里。
篇九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所见之景,所品之味,所触之感,所闻之声……都是故乡给予给我的烙印。
一
看到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飘在映着碧蓝天空的瓦片房上时,我就知道,应该沿着水稻田走在细小沙粒的路上回家了。若是一阵微风吹过,一眼望过去,云卷云舒,绿色波涛在翻滚,我的心也翻滚起来。蔚蓝的天空慢慢地染上红晕,远处的三五老人在微微摇曳的龙眼树下轻轻地唠着家常,一只忘了回巢的鸡惊慌地扑棱着翅膀,一头老牛在田垄上悠悠地甩着尾巴,炊烟似一层面纱,为这幅油画般的场景蒙上一种缥缈的美感。
深吸一口气,充盈在鼻间的,是故乡的味道。
二
推开铁门,木柴与火碰撞的味道迎面而来,我不由自主的顺着气味走去。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中混着鸡肉的香味,火光在墙上跳舞,外婆粗糙的手细致地将靠在墙角的一大堆稻草分成一小扎,那双手渐渐被时光赋予了更多的印记,一道道越来越深、沟壑般的皱纹,从前大手可以包住小手走过四季,年复一年,记忆中高大的身影渐渐模糊成如今略矮小臃肿的样子。
因为外婆要控制着小火长达一个小时,我怕火候没掌控好,只好灰溜溜地坐在一旁,即便外婆剪短了头发,却不掩火光下的银丝。我第一次知道制作工艺时,便惊叹于外婆的耐心。“你一年难得吃一次,我一点都不辛苦的。”外婆带着一脸温暖的笑意。终于出锅了,我先留了两个鸡腿给外公外婆,然后吹着极度烫手的鸡肉却又舍不得放开,每一丝鸡肉都是与粗盐精华的完美结合,却又融合了丝丝浓厚的亲情,更别添一番风味。
饱餐后天已然黑的像曜黑色的宝石一般,没有一点儿云朵的夜空中满缀着钻石般闪耀的繁星,仿佛“手可摘星辰”,显得辽远寂寥却又耐人寻味。故乡的天空都是不一样的,湛蓝时像一块透亮清澈的丝绒,几缕白云像化了似的,缓缓地漂浮着。枕着满天繁星,安然入梦。
三
早晨在雷打不动的鸡鸣声中醒来,吃好甜粄后外婆便嘱咐我去买几块豆腐。豆制品在客家饮食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。老妈常说总是故乡的豆腐才有豆味,我一直都不太明白什么是“豆味”。
我突然停下了脚步,那是一户种着荷兰豆的人家,丝丝缕缕的豆香如同潮水一般,冲破时空的桎梏包围了我。小时候外婆总会在一大清早带我到这家作坊打豆浆,在记忆深处栖息的便是快要溢出作坊的豆香以及一口热乎乎、浓醇的豆浆。
单单豆的原味,可敌味之万国。没有任何别的味道,真真正正、实实在在的豆味就盈满了唇齿之间。这种简简单单的朴素就是豆味吧。就像淳朴的客家人一样,每一分都是实打实的分量,融入在一粒粒饱满的黄豆之中,融入在一缕缕飘荡的豆香之中,便跨越了时空,一代代传承着文化,联系着两代人寄托的情感。
四
回家的路上,我总喜欢绕路去看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。看着那一个个抽出的新芽,抚摸那饱经风霜、粗糙的树桩,绿叶在风中左右摇摆,沙沙作响,与略淡些的稻田相得益彰,有时一片落叶飘下,便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。在故乡宽广的怀抱中,我突然与那飘飘悠悠的榕树叶相连了,便能倚靠在树根上,如同叶落归根一般,一种安宁之感在心中蔓延,像是飞越了千山万水,终于回巢的倦鸟。
我突然意识到,无论走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,故乡都是我的根,是无法磨灭的烙印,是记忆深处美好的味道,是那个经历过再多的风雨,也会让你心安;是那个有过再多的辉煌,也会让你想就此栖息的地方。
不是很好,是最好,是家的味道。
篇十:家的味道作文1000字
雨是一位信使,它的信是昼夜不停的滴水之音。生活的味道似五味瓶但终究会忘记许多,但家的味道经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。
夕阳昏黄地照着,到了接近了山边的时候,乌鸦都要归巢去了,鸟儿也匆匆地飞去。我似乎只能默默地躲在家中的角落而忧伤,身上背负的条规似丑陋的鬼怪吞并着我;一是因成绩的掉落而遭到父母的诅骂,心里更是被匕首插进般滴着如我泪水般的鲜血,无人诉说。一气愤怒之下,摔开门,跑出了家……
路上,街灯发出的暗暗黄光只是为这死如寂静的夜涂上一层墨,影子也似乎逐渐消失,走着走着只剩下自己在暗夜里踽踽独行,匍匐而进。我一时也想过反思过:“母亲也以至‘四十而不惑’了,她已失去‘日出之阳’的蓬勃生命,也已逐渐离开我这幸福的童年。我,该不该,珍惜呢?”但这层想法似苏轼所说“欠撸灰飞烟灭”般被心中填满“墨汁”的利剑而刺穿,与空气飞逝,家的味道与我而别……
不久,下雨了。雨,是透明的甲虫,从天空与屋檐爬向立秋的,白露的,寒露的大地。光的恍惚中,似有什么动物若隐若现,走近一看,是一群在石板下的小猫崽子,个个萎靡不振,都蜷缩在窝中,不只是病了还是怎了,像极了失掉灵魂的行尸走肉,一直无动于衷。但,一声“喵——”似夜空中那颗引人注目的流星打破了这安静而祥和的夜,话过去的一霎那似混在血液中流淌。一看,是她们的母亲;一群小猫飞奔了过去,仿佛她们心中沉重的枷锁被雨和时间融化;仔细一看,不难发现猫妈妈身上的汗水,雨水压着身体,左腿上有一块伤,滴着鲜血,用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力量叼着食物;而小猫却紧紧抱住了她,试图用他们自己去温暖她们的母亲,这一幕似一幅画,让我的记忆永远定格在那一幕,和天上的雨构成了一种家的味道。
坐在那儿,可心里却似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般浪涛滚滚,雄壮激昂:“‘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’。母亲,对不起!我错怪了你,我不该与你顶嘴,更不该意气用事,离家出走。我知道您陪伴我的时间不长,但我愿用我的生命多换你陪我一分钟;我深知你这个明灯终究会熄灭,但我相信它的一丝余光都足以驱散我心中的黑暗,让我在这千千世界大放光彩!”想到这儿,我仿佛能看到母亲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和不舍,她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望着小鸟的远去,而身后总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。这,才是家的味道。
我跑回家,意外发现门是开着的,心里满是惊喜与担心,却发现家里没人。正要转身,才看见母亲打着伞去找我了,我们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,心灵似归宿般永不分离。事后,母亲告诉我:“爱,想这扇门,对每一个人,都不会关上!”
这雨,淋湿的是母亲的心。家,对于我们母子来说已不是一个寄居之所,而是一种心灵归宿般温暖的味道。它是经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,就像雨和时间,无法转身回到天空上完了……